文化动态
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作者:齐子翔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省际经济利益 空间计量经济学 省际纳什均衡 协调机制 
描述:区域协调发展,既包括区域内部诸要素(资源、环境、人口、产业等)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即区域协调;也包括减少区域间发展差距,消除区域间利益冲突,即区际协调(魏后凯2009,范恒山,孙久文2011)。本文的研究属于区际协调。区际协调要以区际利益协调为主线(陈秀山,杨艳2008)。为简化研究,本文站在政府的层面,仅研究不同省(直辖市)之间的经济利益协调。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涉及的省际协调均指省际经济利益协调。首都圈范围界定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全境,即京津冀三省市全域(李国平2004;谭维克,赵弘2011;祝尔娟2012)。本文所提首都圈均指京津冀三省市全域。省际经济利益非均衡是首都圈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核心矛盾,具体表现为: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区域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省际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贫富分化与生态恶化、政绩竞争与重复建设等若干方面。造成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非均衡的直接原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同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基于上述原因,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是一种区域利益再分配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对于缩小省际差距十分重要,还是化解省际经济利益矛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的理论意义旨在突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冲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制约首都圈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进行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本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局域自相关(Moran指数Ii)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04年至2012年间,首都圈地区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首都圈的经济空间溢出效应已经突破了省际行政边界,如果再基于行政边界研究省际利益协调,可能并不十分合理,而是亟需建立能够突破行政边界羁绊的省际协调机制。经济的空间溢出是经济的客观规律。它说明了省际协调需要突破行政边界羁绊的必要性。省际经济利益强调区际关系,它侧重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省际经济利益是指特定的省(直辖市)从其他省(直辖市)或国家获得的排他性收益,属于社会福利再分配范畴;是生产要素不完全流动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地方政府不完全理性所表现出的空间优势。省际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产业省际转移税收分享、省际基础设施共建成本分摊、省际生态补偿等。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是以专门联合委员会制度为协调形式的一种省际经济利益让度与分配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省际经济利益冲突的规则,是地方政府间的合同,是一类利益分配函数,是一个省际经济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协调权威机构被国家授权对各区域利益主体的立场加以评定,并作出对各方在执行过程中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仲裁决定。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是一场博弈,是策略依存的。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博弈主体是京津冀三地政府。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不需要每个博弈主体的策略在任何情况下均是最优的,只要博弈主体的策略是针对对手采取策略基础上的最优策略即可,则省际纳什均衡是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突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理论基础。省际纳什均衡是指省际经济利益协调中每个博弈主体都不能也不想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增加收益;每个博弈主体所选策略均是对其他区域所选策略的最佳利益分配。省际纳什均衡是各省间相互让渡利益的结果;区域考核指标一体化是省际纳什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前提条件;当且仅当区域考核指标一体化时,省际纳什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包括五个分机制,分别是协商机制、仲裁机制、分享机制、分摊机制和补偿机制。基于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京津冀三地政府可以通过市长联席会议进行跨界横向协调以达到省际纳什均衡,即协商机制;基于地方政府有限理性和市场不完全性的视角,当地方政府自组织式的横向协调无法达到省际纳什均衡时,中央政府通过设立超越地方行政区划的权威仲裁机构进行纵向协调以达到省际纳什均衡,即仲裁机制;基于财税机制改革的视角,首都圈产业转移的省际纳什均衡是横向分税制,即分享机制;基于投资机制改革的视角,首都圈跨界基础设施共建的省际纳什均衡是横向成本分摊制,即分摊机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视角,首都圈生态联防联控的省际纳什均衡是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即补偿机制。五个分机制中,协商机制、仲裁机制体现协调的形式和程序,而分享机制、分摊机制和补偿机制体现协调的具体内容。仲裁机制属于纵向协调,保证了协调的公平;协商机制属于横向协调,保证了协调的效率。首都圈省际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是纵横结合。五个分机制共同作用发挥合力,才能突破行政边界羁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一汽—大众全新捷达品牌市场推广策略研究
作者:黄磊  学位年度:2015-01-01 关键词:营销环境 全新捷达 推广策略 体验式营销 销售线索 
描述: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同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轿车在一汽-大众一厂总装车间正式下线。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一台车,捷达也代表了一汽-大众的生命线。历史跨入2014年,一汽-大众经过23年的光辉历程,从成立之初的15万辆规模到如今的接近200万辆,从单一车型到两大品牌十一大系列产品,从单一工厂到整车“三地四厂”的战略布局,一汽-大众在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用户满意度、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均步入行业领先阵营之列。不过,在众多产品中,捷达仍然是一汽-大众的骄傲。这个中国市场家喻户晓的轿车品牌,迄今累计销量已近300万辆。有着“车坛常青树”美誉的捷达,以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皮实耐用为显著特点,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自从第一辆捷达成功下线后,不断推陈出新,23年间创造了10个全国第一,多次获得单一品牌年度销量冠军,赢得无数荣誉,被称为中国轿车“一哥”,树立了同级别车的质量标杆,亦成为同级别车技术改进的风向标。2013年3月7日,全新捷达隆重上市,全新的设计、全新的发动机、全新的底盘以及全新的科技配置让我们对于入门级A级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个在我们称为“除了名字其它的全部改变的”全新捷达,承载着一汽大众人新的期望。不过现如今各整车厂均推出了各自A级车的明星产品,如上海通用凯越、北京现代悦动、东风日产阳光、广汽本田锋范等,全新捷达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非同小可。在此背景下,针对全新捷达品牌的市场推广策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国内各汽车厂商品牌市场推广策略,以一汽大众全新捷达品牌市场推广策略作为研究主体,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对其营销现状、营销环境、营销挑战及执行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结合SWOT分析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的方法等总结出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适合全新捷达品牌推广的最有效的推广策略及方法,诸如新媒体营销、体验式营销、娱乐营销等。以期能够达到如下目标:强化捷达品牌形象,全方位深化全新捷达的品牌定位;找准全新捷达细分市场,对目标用户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加强全新捷达品牌的产品体验,以促进销售线索的收集以及二次传播平台的建立。
大陆社会工作有偿服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深圳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
作者:黄燕春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社会工作 公益性 有偿服务 非营利性 
描述: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参与观察,并选取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十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深圳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以小见大,在分析社会工作有偿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有偿服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开发和拓展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激发和满足社会公众更加多元化和较高层次的需求,增强社区服务中心及其运营主体的造血功能,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和增强公众的“福祉”。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有偿服务的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为:一是认知困境,主要包括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及其服务缺乏有效的了解,社会工作行业对有偿服务可能影响居民参与性的担忧,公众对“公益的服务就是免费服务”的误解等三方面;二是认同困境,即服务有偿使公众质疑社会工作的非营利性、政策缺失使社会工作者不敢贸然开展有偿服务等两方面;三是践行困境,包括社区服务中心难给服务对象及时有效的收费证明,而且开展有偿服务涉及到场地的使用问题,有偿服务项目的申请审批过程历时不确定等三方面。以上所述的三个困境,也成为了本研究想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关键点:第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本身的定位是公益性质,那么其应该如何处理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如何厘清二者的边界?第二,以面向哪些对象开展哪些类型、何种程度的有偿服务,即对社会工作有偿服务的“界”与“度”如何界定?第三,应该进行怎样的运作和规范管理,才能使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机构双赢?针对以上提出的社会工作有偿服务的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和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而着手应对。一是设法加强公众对社会工作服务的了解和参与,这主要是从大力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品质、努力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范围、着力增强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等三方面努力。二是厘清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即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公益观念的同时,坚持有偿服务非营利性原则和禁止分配原则。三是合理界定有偿服务的“界”与“度”,即合理界定社会工作有偿服务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四是制定和规范社会工作有偿服务的相关制度。主要着力于明确有偿服务项目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划定有偿服务的范围及收费标准,公开有偿服务的收支情况并接受公众监督等三个方面。
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
作者:黄洁  学位年度:2009-01-01 关键词:垂直解体程度 专业化分工 运输成本 产业集聚 
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集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投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以表彰其在新经济地理和新贸易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这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日渐成熟的产业集聚理论的极大肯定。尽管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经济学分支在产业集聚理论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就研究现状而言,目前还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对产业集聚中分工思想的忽视,事实上,产业集聚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二是研究的重点停留在单个产业集聚的形成上,而忽视了多个产业集聚间的互动和联系;三是在研究角度上缺乏对产业集聚二维性的重视,导致产业集聚理论缺乏微观实证的支撑。以上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充实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 本文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和地区发展水平接近的前提下,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研究主题,通过描述产业集聚间分工产生的微观机制,明确了垂直解体和运输成本对形成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聚间分工对发展广域产业集聚的影响,解释了多个分散的产业集聚如何演化为在空间上范围上更大,在产业层次上更高的地区竞争优势的过程。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通过在空间和经济两个维度下对产业集聚的边界进行定义,将一个地级市的三位数产业作为基本的考察对象,以2001年-2006年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用Eliison和Glaeser的产业集聚指数界定了产业集聚,并借用共同集聚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在二位数产业组上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状况,确定了该地整体的产业集聚间分工态势,及其与产业集聚程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估计了长三角地区与此同期的垂直解体程度和运输成本情况,检验了这两者对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作用。最后,本文计算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程度,用产业集聚间分工指数解释了该地区产业同构中的产业关联现象。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产业集聚间分工的产生是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国的产业集聚正处于倒“U”型发展的上升阶段,专业化程度也随之加深,产业集聚本身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阻碍,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整合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的要求。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间分工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依赖于垂直解体的深入。在产业集聚地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中间产品的交易变得十分容易和便捷,共享的劳动力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随着垂直解体的深入和专业化的发展,厂商之间的关系变得比垂直一体化条件下更松散和脆弱。产业集聚区的狭小市场中,中间产品的专用性大幅度提高,通用性下降,最终将影响产业的进阶与发展。因此,需要利用产业集聚的地理集中特征来形成更为稳定和牢固的厂商之间的分工,促进专业化发展。就这样,分解出来的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形成了以产业集聚为节点的产业集聚间分工,大量存在的中间产品交易沟通了原本封闭的产业集聚,促使各种生产要素,通过产品贸易在产业集聚间发生流动。本文通过计量分析了垂直解体与产业集聚的互动,证实了垂直解体是产业集聚间分工的条件之一,并进一步指出,两者之间的形成相互促进会导致累积循环效应,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3)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出现意味着:第一,在形成分工关系的产业集聚之间的运输成本必须比较低廉,因为过高的运输成本会切断产业集聚与外界的交流;第二,该广域产业集聚与外界其他地区的运输成本则不能过低,否则会引起产业集聚力的发散,导致产业集聚优势向外流失,直至形成一个比原先广域产业集聚更大的新的统一市场。因此,一个恰当水平上的运输水平是产业集聚间分工形成的重要条件。 (4)产业集聚间分工会导致广域产业集聚的形成,这一过程是地区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广域的产业集聚中往往隐藏着次区域中的产业同构问题,但通过实证发现,如果产业同构是以产业集聚间分工作为产业关联的,那么这种产业同构并不会引起地区竞争优势的丧失,反而会增进地区竞争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间的分工通过三个步骤“锁定”地区竞争优势:首先,产业集聚内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使价值链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离散化,进而导致次级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并产生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随着分工的深化和趋于稳定,地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获得提升;最后,在区域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原有产业集聚被锁定在区域溢出效应明显的区域,形成广域的产业集聚。以上过程证明了产业集聚间分工是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上述过程的累积循环形成了该地区的竞争优势。 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垂直解体、运输成本、地区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间关系的认识,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全新的研究命题,因而使得本文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总的来说,对比过往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 (1)提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这一经济学命题,阐述了其演进的路径,分析了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研究了其对地区竞争优势的影响,并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拓展; (2)明晰了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微观机制,从空间和经济的二维视角,对产业集聚的微观形态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的存在性,根源性,和影响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3)从地区竞争优势的深层次来源剖析了产业集聚间分工对它的影响,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消除了对产业同构必然带来地区竞争力下降的误解,深化了对产业同构的认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当然,囿于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素养,研究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论立法语言的规范化
作者:黄气虹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规范化 制度保障 立法语言 失范 
描述:立法语言是法律信息的载体。立法语言有自己的规律与特征,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对于—个国家的法治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立法语言的规范化还有待完善。文章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界定了立法语言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并指出了我国目前立法语言失范的事实与现状,一列举出来了显要存在的失范化现象的问题,包括动宾搭配不当、没有谓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义不明、翻译有别、风格不恰当、不符合逻辑、数理不顺畅、语言精练程度不够、有大量歧视性的语言等等,并分析了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了失范化现象存在的影响,点明规范立法语言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立法语言规范化的涵义与价值,说明了为何要规范立法语言,即规范立法语言的意义何在。第三部分论述了立法语言规范化的标准与方法。该部分从形式问题和实质问题两个层面研究了立法语言规范化的解决途径,其中形式问题包括重视立法语言的研究、建立立法语言审查程序和建立完善立法语言质量评价体系;实质问题包括善于运用模糊语言和处理好是否专业还是通俗的语言。第四部分论述了立法语言规范化的制度保障。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只有完善而合理的制度才能使立法语言技术得到良好的运用;立法者制定法律有确定的目标核心;司法者运用法律有合理的参考和依据;守法者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用于监督和遵守。
文征明书法艺术
作者:黄晓琳  学位年度:2009-01-01 关键词:影响 书法艺术 文征明 成就 
描述:文征明书法的成就,除了受益于其老师前辈之外,还归功于与祝允明、唐寅、王宠等人的紧密交游,他们相互切磋书画技艺,不仅使他们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书学思想的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审美情趣的相似性。紧密的交游是他们艺术创作与提高的重要条件,许多作品都是在他们的交游中产生出来的。 文征明是继赵孟頫之后又一个篆、隶、真、行、草各体皆通的大书法家,他有七十余年的书法生涯。文征明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行、草、隶、篆各体皆工,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是个非常全面的书家。 文征明的人品历来为人所重。文征明可以说是位典型的儒者,“达则为孔明,穷则为渊明”的思想贯穿他的一生。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始终是文征明的处世宗旨。文征明的书法审美观为三个方面:即重视法度、讲究规矩、崇尚精谨不苟;重视人品与书品的统一;重视个性意趣,主张在融会古法的前提下自成家法。 作为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文征明对吴门书派的贡献非常大,吴门书派作为一个书法群体,一个为文征明施展才华大空间场所,对文征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文征明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吴中地区渡过...
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当代境遇、挑战与出路
作者:黄可心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家庭美德教育 大学生 挑战 境遇 出路 
描述:家庭美德,作为每个社会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时刻约束着人的言行举止。家庭美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以及“三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大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上,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和健康。为了提升家庭美德教育的功效,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重视,本文对当今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研究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提高大学生素养,为将来大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和融入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定的贡献;为今后大学生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以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奠定条件;为社会道德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微观基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前提性分析。主要从家庭美德教育的基础概念入手,对家庭美德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阐明了家庭美德教育基础性和传承性;早期性和长期性;潜移默化性和双向性等特点,以及在历史向度、范式向度和主体向度上的观念演进。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境遇考量。主要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中一些失范的表现,如:轻视尊老,过分爱幼;没有正确的婚恋观;缺乏科学的消费观以及亲情关系和邻里关系淡漠等。并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低效的原因。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挑战的理性反思。这一章主要是将传统道德观念与新时期的道德,以及传统家庭美德与新型结构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推陈出新,更新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观念,研究出更为适合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路径设计。针对前几章提出的问题,提出增强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新对策,即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环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优化整合,对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的指导。
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研究
作者:黄华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 基地建设 研究 光泽 
描述: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的建设,提升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对于提高基层烟叶业务管理水平,全面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使现代烟草农业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支撑力量。光泽县作为南平烟区第三大烟叶产区,同时也是南平市烟叶重点优质烟区之一,研究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对于当地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文献收集与整理,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光泽县具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条件。其次,文章对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该县烟叶生产现状良好,近年来烟叶生产产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各乡镇的烟基建设开展情况也良好,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烟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并对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的主要建设工程,包括基本烟田建设,烟水工程建设,烟区道路建设,密集烤房群建设,育苗设施建设,烟草农机具建设,基层站点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具体的方案。最后本文还提出光泽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组织模式和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与建后管护措施,保障光泽县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中国检验检疫机关行政伦理研究
作者:黄华  学位年度:2009-01-01 关键词:检验检疫 行政伦理 管理学 
描述: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国家涉外经济执法监督机构,是一个主管商品检验、鉴定、认证、监督管理,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的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着严把国门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行业水平、促进贸易经济发展的职能。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检验检疫部门近年来也在努力地开展业务和队伍建设。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经济飞速发展,贸易摩擦也空前增加,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出口产品通报、退货甚至封杀增加,检验检疫作为国门卫士所肩负的把关与服务职能日显重要而其履职却日趋不足。 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角度分析中国检验检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总结了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运用公共管理学、行政伦理学等有关理论,分析提出了从职能转变、制度规制、提升能力、道德教育与伦理指导、社会监督等五大方面的伦理规范途径,旨在通过伦理的规范建设来提升我国检验检疫的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检验检疫对国家安全、经济贸易和国民健康的保障促进作用。
乐清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探索
作者:黄勋荣  学位年度:2011-01-01 关键词:主要障碍 农村合作医疗体制 乐清市 措施 
描述:2002年10月29日,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2003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所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意见》。要求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两到三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体制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时间过去8年之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实施的效果如何。本文选择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乐清市作为主要研究地区,通过调查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乐清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2003年开始,乐清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经过3年的试点,3年的推广,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筹资标准大幅提高,报销补偿的起报线也进一步降低,群众的受惠面更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实际实施过程中,农民的观念意识还未进一步转变,农民对政策了解不透彻,对政策实施以来的满意度不高;筹资方案和资金管理还存在缺陷,个人筹资标准提高过快个别农民难以接受,集体垫付筹资方式容易造成农户参保遗漏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医疗机构设备差服务水平低,业务经办队伍不稳定等因素都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全面推进。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乐清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主要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方面的法律法规;(2)转变观念意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3)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丰富报销内容,提高报销比例,扩大群众受惠面;(4)完善配套设施,合理设置定点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机构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经办人员业务水平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乐清市作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批试点地区,从实施的时间和范围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经验和教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