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彩喷纸涂料配方的研究
作者:闫志强  学位年度:2006-01-01 关键词:彩色喷墨打印 涂料 彩喷纸 配方 
描述:随着包装印刷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高质量彩色图片需求的增长,质优价廉的彩色喷墨打印机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打印方式,同时作为其主要耗材的彩喷纸也将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研制开发一种质优价廉且适于产业化的彩喷纸涂料配方,并对相关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彩色喷墨技术的分类,以及彩喷墨水的分类和特点;深入地探讨了彩喷纸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彩喷纸的涂料组成和机理;详细地分析了彩喷纸和彩喷纸涂料的性能要求。 本文通过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彩喷纸面层、底层和背层涂料的配方。进而在原纸上进行涂布实验后,制得试制的彩喷纸。然后通过大量的检测实验和对比实验,分析了试制彩喷纸及其涂料的性能指标,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涂料配方。 试制彩喷纸面层的涂料配方为:轻质碳酸钙65g、二氧化硅35g、PVA(1788)55g、CMC1.8g、分散剂0.15g、消泡剂0.05~0.1g、固色剂0.5g、增白剂0.1g和水446g;试制彩喷纸底层和背层的涂料配方为:重质碳酸钙100g、PVA(1788)50g、CMC1.8g、分散剂0.15g、消泡剂0.05~0.1g和水43...
重金属在高岭土中对流—弥散参数的测试研究
作者:钟孝乐  学位年度:2013-01-01 关键词:渗透性 吸附特性 污染物 弥散 扩散 高岭土 运移 
描述:近年来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各类水土重金属污染事件(如Pb2+、Cd2+等)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物在水土介质中的扩散、运移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粘土的对流-弥散参数是地下水土重金属污染评估及防治的重要基础数据,而现有的测试方法受到土样前处理方法、土体状态、试验条件等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物在高岭土中的渗透、吸附、扩散、弥散等特性,提出一套测试重金属在低渗透性粘土中对流-弥散参数的方法,并获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1)三种高岭土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其孔隙比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通过固结压缩,硬质、软质高岭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可降低至1×10-7cm/s,而砂质高岭土的渗透系数比前两者高一个数量级,难以达到1×10-7cm/s;综合考虑三种高岭土的物理性质、渗透性及制样的方便性,推荐采用软质高岭土作为扩散、土柱试验的试验材料。(2)吸附试验中高岭土对Pb2+、Cd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5小时之内,其对Pb2+、Cd2+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6、4小时。随着溶液中Pb2+、Cd2+浓度的增加,高岭土对Pb2+、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饱和,而高岭土对Pb2+、Cd2+的吸附率却逐渐降低;高岭土对Pb2+吸附能力强于对Cd2+的吸附,对Pb2+、Cd2+的饱和吸附量Q0分别为5.190、1.243mg/g。(3)对于Pb2+、Cd2+污染土,消解法和HCI浸提法的处理率明显比去DW浸提法的处理率高,其中消解法的处理效果最好。DW浸提法测得的污染物的浓度更接近孔隙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而消解法测得的污染物的浓度可以看作污染物的全量;针对被重金属污染的高岭土或重金属在高岭土中扩散、运移后的污染土,建议同时采用DW浸提法和消解法对比分析其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4)Cl-在高岭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与土样的孔隙比有关,孔隙比越大有效扩散系数越大,弯曲因子也就越大;Cl-在高岭土中的弥散系数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弥散系数就越大,弥散度与流速却无明显关系,为0.003m。(5)扩散试验中DW浸提法测得的Pb2+、Cd2+浓度明显比消解法测得的浓度小,说明采用DW浸提法时,土颗粒上吸附的Pb2+、Cd2+大部分没有解吸;消解法测得的土样对Pb2+、Cd2+的阻滞因子均大于DW浸提法测到的阻滞因子;DW浸提法和消解法得到的土样对Pb2+的阻滞因子均比土样对Cd2+的阻滞因子大,与高岭土对Pb2+、Cd2+吸附能力相对应。(6)土柱试验中,不同水头(即流速不同)的高岭土对Pb2+、Cd2+的阻滞因子是不同的,水头较高即流速较大时,土样对Pb2+、Cd2+的阻滞因子较小;水头较低即流速较小时,土样对Pb2+、Cd2+的阻滞因子较大。
高岭土的改性及其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作者:郭莉  学位年度:2015-01-01 关键词:改性 高岭土 钙黄绿素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能量共振转移 
描述:化学发光分析法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开发高效催化剂以增敏化学发光反应,建立新体系以拓展其应用范围,是化学发光分析领域当前的研究重点。高岭土是一种来源广泛、绿色无污染的层状粘土材料,常被加工改性后制备各类催化剂、分子筛以及吸附剂等。本课题创新性地将改性高岭土这一粘土材料用作化学发光反应催化剂,建立了改性高岭土-过氧亚硝酸-钙黄绿素化学发光新体系。本文主要研究改性高岭土对化学发光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考察改性高岭土化学发光体系的行为规律及反应机理,成功实现对环境样品中钙黄绿素的快速灵敏测定,不仅拓展了高岭土材料新的应用领域,而且建立了新的具有应用潜力的化学发光体系。1、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化学发光反应催化剂改性高岭土。改性高岭土对过氧亚硝酸-钙黄绿素体系化学发光信号增敏达20倍以上。通过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能谱仪、化学发光光谱、荧光性能,自由基清除剂实验等表征,考察了改性高岭土催化过氧亚硝酸-钙黄绿素化学发光体系的机理。经过研究确认,体系中钙黄绿素为发光体,过氧亚硝酸为能量供体,改性高岭土为催化剂。改性高岭土的催化作用,一方面源于其大比表面积起到富集浓缩发光试剂的作用,有利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另一方面,改性高岭土中莫来石和P型分子筛表面丰富的氧空位提高了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有利于电子云的流动,提高了化学发光能量共振转移效率;另外,改性高岭土使得钙黄绿素发光分子共平面化程度增强,共轭效应增大,荧光量子产率有所提高,发光强度更强。2、成功地将改性高岭土-过氧亚硝酸-钙黄绿素新型化学发光体系用于环境水样中钙黄绿素的测定。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高岭土改性条件和化学发光分析条件。本体系检测钙黄绿素的线性范围0.075~100μM,线性相关系数0.9995,检出限为1×10-8 mol·L-1(S/N=3)。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中钙黄绿素的测量。
实际铅污染土壤与模拟铅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对比研究
作者:郦超  学位年度:2016-01-01 关键词:电动修复 高岭土 铅污染 环境治理 
描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动修复技术对土壤扰动小,适用于其他修复技术难以处理的低渗透性土壤,是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电动修复技术研究均以性质较为单一的高岭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岭土优化出来的实验条件往往并不适用于实际污染土壤。本文分别以模拟铅污染高岭土、实际铅污染土壤为对象开展了电动修复对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br 1、不同浸提剂下模拟铅污染高岭土、实际铅污染土壤浸提效果的对比研究br 分别以乙酸、柠檬酸和EDTA-2Na作为浸提剂,对模拟铅污染高岭土、实际铅污染土壤开展浸提实验。对于模拟铅污染高岭土,0.01 mol/L EDTA-2Na、0.20mol/L乙酸均对Pb浸提率达100%,而0.20 mol/L的柠檬酸对Pb的浸提率仅有44.4%。对于实际铅污染土壤,三种浸提剂的浸提效果为:EDTA-2Na柠檬酸乙酸,其中0.10 mol/LEDTA-2Na溶液对Pb浸提率可达到92%。浸提过程中,土壤中Fe的浸提率远低于污染物Pb的浸提率。br 2、两种铅污染土壤样品的电动修复过程对比研究br 分别对模拟铅污染高岭土和实际铅污染土壤开展电动修复实验,并对比0.10 mol/L KNO3溶液和EDTA-2Na溶液作为阴极液对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模拟铅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实验中,使用KNO3溶液做阴极液,Pb在S3和S4两段(自阳极至阴极共分为四段,依次记为S1、S2、S3、S4)土壤的富集率C/C0(修复后土壤Pb浓度C与修复前Pb浓度C0的比值)分别为2.11和1.34;使用 EDTA-2Na溶液做阴极液时,Pb在第四段富集率可达4.45。模拟铅污染高岭土电动修复实验结果证明,使用EDTA-2Na溶液作为阴极液时,可以将阴极液pH控制在4~6,并降低阴极附近土壤的pH,有效改善修复效果。对于实际铅污染土壤,两种阴极液均未能使Pb在土壤内出现富集。电动修复技术对模拟铅污染高岭土的修复效果要好于实际铅污染土壤,主要是因为实际污染土壤中的铅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而模拟污染高岭土中的铅主要以较活泼的酸可溶态形式存在。此外,实际污染土壤的性质(如矿物成分、阳离子交换量、酸碱缓冲能力等)更加复杂,也会使铅的迁移比较困难。br 3、增强条件对实际铅污染土壤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br 针对实际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差的问题,考察了增大电场强度、采用EDTA-2Na溶液淋洗-电动联合修复技术及延长通电时间三种增强条件对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将电场强度从2 V/cm提高到4 V/cm,电流密度明显增大,土壤pH降低至酸性范围,且修复效果大幅度增加,Pb在第三段土壤(S3)的富集率达到2.44。使用EDTA-2Na溶液淋洗-电动联合修复技术,初始电流会变大,Pb在S3段的浓度富集率为1.70。当通电时间从240 h增加到480 h时,土壤pH的碱性区会往阳极扩张,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Pb在S3段的富集率为1.69。增强条件改善修复效果的同时也会使单位体积土壤修复能耗升高。增大电场强度、使用电动-淋洗联合技术和延长通电时间,能耗分别达到了748.8、140.3和187.8 kWh/m3。br 本论文针对模拟铅污染高岭土、实际铅污染土壤开展电动修复处理对比研究,为电动修复技术处理实际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参考。
非金属矿物复合活性填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作者:郑水林  学位年度:1999-01-01
描述:该研究的目的是研制具有较高填充增强或补强性能的非金属矿物复合活性填料的制备工艺、制备原理及其填充增强原理.该文采用研磨加工和复合表面改性方法研究了重质碳酸钙/硅灰石、煅烧高岭土/硅藻土、滑石/透闪石等三组混合填料的复合和表面活化工艺,三组复合活性填料分别填充PVC、PE薄膜及PP材料的力学性能.借助粒度分析、化学分析、X衍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
丘陵山区陆稻全程机械化构想及对其经济效益分析:以澜沧县为例
作者:郑旭颖  学位年度:2014-01-01 关键词:技术经济分析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陆稻 丘陵山区机械化 
描述:近年来,由于云南省连续出现季节性干旱,导致部分山区丘陵地带的水稻无法有效种植,地区的粮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区域性课题。稻谷是我国人民主要的粮食之一,主要分为陆稻和水稻两种,水稻的机械化种植较为普遍、产量较高,但只适合种植在有灌溉条件或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与水稻相比,陆稻具有节水耐旱的特点,适合在干旱的地方种植,大多种在山区丘陵,其种植普遍采用传统手工种植方式,导致劳动强度大、产量低,而且只有少数种植环节采取农业机械。水稻和陆稻的农业性状相似,故可在某些环节借鉴水稻的机械使用;其次小麦也是旱作植物,小麦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为陆稻机械化种植提供可行性参考。由于陆稻种植劳动强度较大且产量较低,为了保障山区粮食安全,应寻找出一条通过机械化的方式来提高陆稻种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方法。陆稻是一种具有耐旱性强、需水少特点的粮食作物,现有对陆稻种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种植的方法和种植中具体某项环节的改进措施方面。本文的研究切入点为陆稻种植方式的整体转变,由传统手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方式上的转变,并包含转变后的可行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并借鉴芒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邻近地区小麦机械化种植流程,填充国内外在陆稻机械化种植方法上的空白,并从其机械化种植的经济效益出发,探寻一种符合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气候地貌特点的陆稻机械化种植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将机械应用于陆稻的生产种植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产值较高,且其机械贡献率为26.9%,说明在陆稻稻作过程中机械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陆稻产量和收入;再通过对比假设,假设分全机械种植、部分机械种植和全手工种植三组,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机械种植可达到12.38%的增幅,同时表明机械化程度和种植增收的程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在计量回归的结果中同样能够得到正相关的结论。第二,在机械化稻作的具体流程定性分析中,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并借鉴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情况,在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环节推荐使用山东常林1GZ6耕整机、小型手推式单行多功能播种机、电动喷雾施肥机和鑫源微型收割机,其主要特点是灵活低耗轻便,适合丘陵山区的陆稻种植,节省工时,提高效率。第三,设计陆稻机械化种植可作为陆稻发展的一种参考方法,从技术经济分析可得,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陆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还可以节约释放一部分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结论,本文从政府、机械研发和机械推广三个层面做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大对丘陵山区陆稻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增加陆稻种植机械购置的补贴力度,设立相关机械化种植流程规范标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和农户基础教育水平等。
CaCO3颗粒层模板法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
作者:郑建勇  学位年度:2010-01-01 关键词:自发热沉积 CaCO3 聚合物 模板法 超疏水表面 
描述:随着微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材料的微观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人们也正试图寻求各种方法来人工模拟和制备这些材料。仿荷叶超疏水表面由于其在减阻、防雪、自清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技术虽然很多,但是,一种简单、环保、可大面积制备的技术仍亟待开发。本实验先以重质碳酸钙(CaCO3)颗粒层为模板,运用简单热压和酸蚀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聚合物超疏水表面。首先在玻璃基底上均匀铺撒一层CaCO3颗粒,以此作为模板,通过热压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使CaCO3颗粒均匀镶嵌在聚合物表面,进一步经酸蚀得到了具有微米和亚微米多孔结构的表面,其水滴静态接触角(WCA)达(152.7±0.8)°,滚动角小于3°,具备超疏水性质。表面浸润性能和耐水压冲击性能研究表明该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同样工艺微模塑/酸蚀刻其它疏水性聚合物,得到类似结果。本实验为聚合物超疏水表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由于重质碳酸钙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均一,所得的超疏水表面虽然性能稳定,但表面结构杂乱无序。为了获得表面具有规则有序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我们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多孔球形碳酸钙(CaCO3)颗粒,以其薄层为模板,通过热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并结合酸蚀刻的方法制得了具有多层粘联微球结构、而非常见蜂窝状多孔结构的LDPE稳定超疏水表面[接触角(152.8±2.5)°,滚动角~6°]。元素分析表明,表面粘联微球为纯LDPE而非LDPE包覆的CaCO 3。为了研究LDPE微球形成机理,将多孔球形CaCO3颗粒稀疏地撒在LDPE表面并加热熔融,发现球形CaCO3粒子会自发沉降到熔体内部,酸蚀刻后形成了类似莲蓬的表面微结构,即微坑内包含小球。结合球形CaCO3颗粒生成原理和多孔结构,认为粘联微球结构和莲蓬结构均是由于LDPE熔融大分子自发沉积到多孔球形CaCO3颗粒内部,“反模”形成了LDPE微球所致。该研究发现为多孔球形CaCO3颗粒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分散剂对超细重质碳酸钙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
作者:郑华华  学位年度:2006-01-01 关键词:重质碳酸钙 悬浮液 分散性 超细颗粒 
描述:超细重质碳酸钙是一种廉价易得、应用广泛的无机粉体。由于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粉体极易团聚,严重影响了其原有的优异性能和产品应用的效果。提高粉体的分散性是其技术的一个关键。本文着重研究分散剂对超细重质碳酸钙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 根据胶体的分散稳定理论,利用粘度,悬浮液沉降体积等表征方法研究了九种分散剂对10%固含量超细重质碳酸钙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机理,找到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对超细重质碳酸钙水悬浮液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同时发现浆料稳定性强烈地受分散剂的用量和pH值的影响;分散剂用量并非越多越好,有一最佳值。 本文还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分别与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复配对超细重质碳酸钙在水中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不仅能够对水中超细碳酸钙起相当或者更好的分散效果,而且药剂总用量可以减少很多。本文还同时利用粒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扫描电境进一步证实碳酸钙的分散效果,并在理论上进一步分析。 复配的分散剂不仅可以作为超细粉体的生产的粉碎助剂,还可以增加超细重质碳酸钙在水性涂料体系以及作为化妆品填料中的应
高填充聚乙烯共混吹塑薄膜的研究
作者:邵鹏  学位年度:2007-01-01 关键词:吹塑 薄膜 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 
描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分子结构规整、分子链紧密缠结,其薄膜制品具有高拉伸强度、优良热封合性能和耐应力开裂性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但加工难度较大。茂金属聚乙烯(mPE)分子量分布窄且共聚单体分布均匀,制品具有超高的韧性,抗污染能力和耐穿刺能力强且透明性好。采用mPE共混改性LLDPE可以获得拉伸、撕裂及冲击强度更优的薄膜制品。在聚乙烯共混体系中填充超细重质碳酸钙可有效降低熔体粘度,改善熔体流动性,并可降低薄膜成本。 采用mPE与LLDPE共混吹膜发现,在LLDPE中加入20wt%mPE可使共混薄膜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落镖冲击强度提高25.9%,仅使加工扭矩提高4.2%;当mPE含量继续增加时,共混薄膜拉伸及撕裂强度几乎不变。DSC分析证明,mPE含量在20wt%~40wt%之间时,两种聚乙烯可能形成共晶且体系结晶度几乎不变。 采用超细重质碳酸钙填充改性LLDPE/mPE(80/20,质量比)研究发现,直接将1.5wt%的钛酸酯偶联剂与填料及树脂挤出可有效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碳酸钙随其用量的不同所起作用不同,5wt%碳酸钙可以对混合树脂增韧增强,薄膜落镖冲击强度与无填料时相比提高13.2%,与纯LLDPE相比提高42.6%,拉伸及撕裂强度也少量提高。碳酸钙用量为30wt%时,薄膜纵向和横向撕裂强度分别为99.2N/mm 和91.7N/mm,与无填料时相比几乎无下降,落镖冲击强度为2.4g/μm,仅下降11.0%,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分别为26.0MPa和23.9MPa,此时薄膜仍有较高的综合力学强度。当碳酸钙含量达30wt%时,平衡扭矩是8.1N·m,比无填料体系下降35.0%,明显改善了体系加工性能。SEM照片显示碳酸钙含量在30wt%以前,在树脂中的分散较均匀,无明显团聚;但超过30wt%后,团聚点开始增多。DSC分析发现碳酸钙对复合树脂有成核作用,有利于晶核的产生,可使体系结晶度提高10%左右,同时使熔融温度提高。此外,碳酸钙的加入还可以提高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其含量越高,共混物热失重曲线的起始外推温度等特征点温度越高,说明其热稳定性越好。 相容剂可以改善mPE/LLDPE树脂/填料的界面。实验发现,添加EAA和PE-g-MAH的增容效果要优于PE-g-GMA,与不含相容剂体系相比,12%(占碳酸钙质量百分比)的EAA或PE-g-MAH可使薄膜纵向拉伸强度提高10.0%左右,落镖冲击强度及撕裂强度提高17%左右。SEM照片显示,含EAA或PE-g-MAH的增容体系中,碳酸钙的周围出现网络状结构,说明其与树脂的结合情况较好,其原因可能是EAA和PE-g-MAH的高反应活性羧基或酸酐基团与碳酸钙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反应;其另外一端的大分子链与树脂中的长分子链相互缠结,起到树脂与填料的连接作用。
起甲、脱落、酥粉陶质文物胶料彩绘的回位修复研究
作者:邢惠萍  学位年度:2010-01-01 关键词:金箔 起甲脱落 彩绘 修复 酥粉 
描述: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彩绘,这些文物彩绘蕴含着人类发展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丰富信息,因而成为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但是数千年来,随着环境的变迁,这些文物彩绘发生了多种病害,如风化褪色、起甲脱落、酥粉、滋生霉菌、粘结土锈等,给其艺术、考古价值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文物彩绘及金箔起甲、脱落、酥粉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急待科学保护。目前,国内针对该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起甲壁画的修复,生漆彩绘的保护,而对已经起甲、脱落的陶质文物胶料彩绘及金箔的修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且对修复材料没有统一的系统评价体系。本文以起甲、脱落、酥粉的陶质文物胶料彩绘及石刻文物上的金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修复材料性能评价体系,进行修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我国古代文物彩绘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风化褪色、粘结土锈、滋生霉菌、起甲脱落等,其中发生起甲、脱落、酥粉文物彩绘类型,包括壁画起甲、生漆彩绘起甲脱落、胶料彩绘起甲脱落、彩绘酥粉、金箔起甲脱落。综述了文物彩绘的相关物质组成及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及可溶性盐等对文物彩绘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对起甲、脱落、酥粉病害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针对起甲、脱落、酥粉文物彩绘病害的本质是彩绘层与基体之间失去了附着力,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即增加彩绘层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同时增加彩绘层的柔韧性,不改变文物的原有颜色,并能耐久保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修复材料的筛选和应用两部分。第三章针对发生起甲、脱落、酥粉彩绘的特点,建立了修复材料性能系统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附着力测试、柔韧性测试、色差测试及加速老化测试。针对文物胶结材料分析常用的色谱及色谱与其他技术联用方法对鉴定文物胶料种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用元素分析和X光电子能谱对胶结材料种类进行简便、快速的分析。第四章对西汉彩绘兵马俑起甲、脱落、酥粉彩绘进行了回位修复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相结合,分析了咸阳博物馆西汉彩绘兵马俑的红色、白色、绿色及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其成分分别为为朱砂、粘土、石绿和碳黑。同时采用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方法分析了其所用胶料,结果表明其中含有氮元素,推测其为动物胶。通过对ZB-F600水性氟、水溶性环氧树脂B-63、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Paraloid B72与颜料混合后制成样品的附着力与柔韧性进行测试,筛选了ZB-F600水性氟与水溶性环氧树脂B-63作为起甲、脱落陶质文物胶料彩绘的回贴修复剂。对ZB-F600水性氟与水溶性环氧树脂B-63以不同配比浓度组成的回贴修复剂与颜料混合后制成的样品,进行柔韧性与色差测试,结果表明,ZB-F600水性氟与水溶性环氧树脂B-63、水最佳的质量百分比为25:3:72。对该修复剂与颜料制成的样品进行紫外老化、湿热老化、臭氧老化,测试样品老化前后柔韧性、附着力、色差,结果表明其上述各项性能均保持较好,耐久性稳定,可以作为起甲、脱落陶质文物胶料彩绘的同贴修复剂。对水性氟、聚醋酸乙烯、骨胶三种材料与颜料混合制成的样品,进行紫外、湿热、干热老化,结果表明以水性氟制备的颜料样品的附着力老化前后都保持较好,耐久性能优异,可作为酥粉彩绘的修复剂。同时,通过对不同浓度水性氟制备的朱砂、石绿颜料的附着力、柔韧性及色差进行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4%-1%的修复剂既能使颜料保持较好的附着力和柔韧性,又对文物的颜色改变较小。采用上述筛选的修复剂分别对起甲、脱落、酥粉的西汉彩绘兵马进行了小面积修复,效果显著。第五章针对西安某公司收藏的北魏时期贴金石质文物上金箔大面积起甲、脱落的现状,分析了其上金箔的成分,金的含量在56.6%。将金箔分别用5%质量浓度的聚醋酸乙烯水溶液、聚乙烯醇水溶液、ZB-F600水性氟水溶液、Paraloid B72丙酮溶液贴在平整的汉白玉与柔韧性试板上,分别在紫外、湿热、臭氧条件下老化30天,测试样品老化前后的柔韧性、附着力,结果表明,ZB-F600水性氟回贴的金箔样品在这几种材料中柔韧性、附着力最好,耐久性也最强,选择其做为起甲、脱落金箔的回贴修复剂。通过对以不同浓度水性氟回贴金箔样品的附着力、柔韧性、色差进行了测试,表明3%-8%的水性氟柔韧性、附着力居中,色差变化较小,可应用于起甲、脱落金箔的回贴修复剂。在石质贴金佛像上应用,完整再现了其原有的风貌。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起甲、脱落、酥粉文物彩绘修复材料性能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筛选了以水性氟为主的修复材料,能增加颜料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增加颜料层的柔韧性,并能耐久保持,利用筛选的修复材料分别对起甲、脱落、酥粉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及西安某公司收藏的贴金彩绘上起甲金箔进行了回花修复,效果显著。